地点
人物库
释进英
全宋诗
释进英,住潭州报慈寺。
南岳下十三世,宝峰克文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七、《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
今录偈三首。
禅师名进英
出于罗氏。
其先吉州太和人
少孤。
性敏慧。
龆龀中日诵千馀言。
通诗书大义。
与群儿嬉游。
侮玩之气出其上。
亲旧爱敬之。
使著逢掖为书生。
辄病至与死
母泣曰。
吾始娠。
梦有乘空语曰。
儿出家则病有瘳矣。
于是击钟梵放。
誓于佛前。
使依集善寺洞隆为童子。
年十八试所习。
得度具戒。
即欲游方参道。
母有难色。
于是庵于母室之外。
名曰精进。
谛味宗师之语。
而励精于道。
君子称孝悌焉。
母殁。
心丧三年。
去游江淮
一时大宗师多所参扣。
晚见真净禅师
闻其夜参。
贬剥诸方。
黄檗临济
云门接洞山机缘。
为入道之要。
擿其疑处以启问。
师恍然大悟。
真净密可之。
佛印禅师
名重一时。
尤重许可。
独以师为俊彦。
尝以铁觜呼之。
自是丛林想闻其风彩。
元祐中
出世长沙之开福
十年
殿阁崇成。
宗风鼎盛。
又五年弃之。
北游五台
遍览圣迹。
复还庵于梁山
衲子益奔趋之。
政和甲午
衡阳道俗。
迎居花药之天宁。
师于真净之道。
力行而博施之。
得语言三昧。
尝示众曰。
报慈有一公案。
诸方未曾结断。
幸遇改旦拈出。
各请高著眼看。
遂趯下一只鞋云。
还知遮个消息么。
达磨西归时。
携提在身畔。
又曰。
与么上来猛虎出林。
与么下去惊蛇入草。
不上不下。
日轮杲杲。
喝一喝云。
潇湘江上碧溶溶。
出门便是长安道
又曰。
山门寂寞无可祗待。
诸禅德。
夜来思量得一段因缘奇特。
准拟今日供养大众。
及乎升座。
忽然忘却。
而今卒作不辨。
且望大众。
智不责愚。
不为怪笑。
宣和三年
退归旧庵。
虽齿高而精进不替。
常中夜礼佛作息饮食。
不肯与众背。
丛林信其诚。
民俗化其教。
一节三十年。
终始不渝。
四年十二月
灭干梁山
进英
字拙叟
吉州太和罗氏子也。
幼孤。
母怜之。
性慧敏。
龆龀中。
日诵千馀言。
通诗礼大义。
与群儿嬉游。
侮玩之气出其上。
亲旧爱敬之。
使著缝掖为书生。
辄病至与死
母许以出家。
寻愈。
遂为僧洞隆童子。
年十八。
试所习得度。
受具戒。
即欲经行诸方。
以观道。
报劬劳之德。
其母有难色。
于是庵于母室之外。
名曰精进。
士大夫喜其为人。
赋诗为赠。
极称道之。
母殁。
心丧三年。
修白业为冥福。
即游淮海。
所至少留。
当时号明眼尊宿遍谒之。
晚见云庵
闻贬剥诸方。
黄檗临济
云门接洞山机缘。
为入道之要。
擿其疑处以启问。
师恍然大悟。
如桶底脱。
佛印禅师
丛林号大宗匠。
有盛名。
慎许可。
独以师为俊彦。
师有爽气。
喜暴所长。
以激后学三十年。
一节不移。
佛印
呼为铁喙。
初开法长沙之开福
十年之间。
殿阁崇成。
寻弃之。
翩然游五台
遍览圣迹。
乃南还。
梁山
天下衲子益追崇之。
政和甲午
衡阳道俗。
迎住花药之天宁。
劝请皆一时名公卿。
师以教外别传之宗授上根。
以沤和般若化道俗。
老益康强。
精进不替。
尝中夜礼佛。
作息饮食。
不肯与众背。
丛林信其诚。
民人化其教。
宣和三年冬
谢事复庵梁山
明年腊月
示疾蝉蜕。
其激扬大事。
游泳语言。
有三录行世。
曰报慈。
曰雁峰。
曰游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古之贤
维基
古之贤(1538年—?
年),字士希号建吾四川夔州府梁山县(今梁平县)人。
治《礼记》,由县学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二十三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二十九名。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第三甲第二百名进士
礼部观政,本年十月授官直隶元氏县知县
隆庆三年(1569年)四月行取,六月升户部主事六年七月复除本部,万历二年(1574年)正月升员外四年七月郎中五年正月抚州府知府十年五月以驰驿违例降荆州府推官丁忧
十二年正月复除黎平府推官四月长沙府同知十四年正月徽州府知府十六年七月广东副使十九年七月调补云南副使二十年正月考察,降闲散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缘观五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时禅僧
同安志禅师
朗州梁山
景德传灯录》卷二四有传,并录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严儒北宋
全宋文·卷三二六
严儒天禧中朝请大夫尚书都官员外郎、知梁山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徐昌绪晚清 1829 — 1892
维基
徐昌绪1829年1月16日—1892年6月27日),字令甫又字子正号琴舫又号遁溪四川忠州直隶州都县人,世居梁山县屏井铺移居酆都
清朝翰林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拔贡,朝考授户部小京官咸丰二年(1852年)壬子科中顺天乡试,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加侍讲学士衔
历任员外郎衔河南陕西司捐纳房主事文渊阁校理
京师颇有文名。
后因肃顺案免职回乡,主讲东川书院任山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海明明末清初 1593 — 1666年三月十日
人物简介
海明字懒愚号破山姓蹇氏四川大竹人,卓锡芜湖某寺灭度,后筑塔于崇义庵畔,著《破山语录》。
号破山
蜀之蹇氏子。
弱冠得度。
从慧法主
听讲楞严。
咨疑不决即出蜀。
住破头山。
鞭逼三载。
忽于经行之际。
见一平世界。
不觉堕落岩下。
损足。
至半夜翻身。
剧痛有省。
叫曰。
屈屈。
居士曰。
师脚痛耶。
师劈面一掌曰。
非公境界。
寻参博山
复参云门。
后参天童。
童问那里来。
师曰云门。
曰几时起身。
师曰东山红日出。
童曰东山红日出。
与汝什么相干。
师曰老老大大。
犹有这个语话。
童曰我既如此。
你许多络索。
又从那里来师震威一喝便出入室次。
童问内不放出。
外不放入。
政恁么时。
以何为界。
师曰。
竿头丝线从君弄。
不犯清波意自殊。
崇祯己巳出世。
僧问万法从心生。
万法从心灭不生不灭。
心在甚么处。
师曰。
三娘不识四字。
僧礼拜。
送法衣至。
上堂。
大庾岭头提不起。
鸡足山前成滞货。
衲僧今日获一披。
如云普覆华王座。
大众记取三十年后。
切忌不可动著。
何也动著则祸生。
问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为什么惟佛与祖乃能知之。
师曰知音不必频频举。
八两原来是半觔。
破山堂内有僧否。
师拈拄杖曰。
向前来与汝道曰。
执拄杖者是谁。
蓦头一棒。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海明字破山人称曰万峰老人
姓蹇氏,世居渝城,后徙大竹,遂为大竹人
生含聪睿,质挺奇标,识者谓其状类黄檗
年十九,祝发于大持庵,以融光尊宿为师。
偶听慧然法师讲《楞严经》至“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终日疑闷,乃读古人语录颂古,无可入处。
遂孤身出蜀,见数耆宿,莫能取决。
俄栖楚之破头山,经行万丈悬崖,自誓刻期取證,限以七日。
日尽晌午,忽见银色世界,一平如掌,信步举足,不觉坠岩,左足已伤,尚不自知,胸中块磊,涣尔解释,但叫屈屈。
自此出山南行,见憨山博山、双髻、雪桥诸宿,微有启悟。
再谒湛然,顿圆大戒。
天童密云悟,赴金粟,径往造请,机语契合,竟付以源流一纸,信金一缄,祇受而返,息止苕溪
崇祯己巳冬嘉禾绅耆,向其道风,请主东塔
遐迩学者,归之如云。
壬申春张金吾振宇冯铨部伯井皆蜀人,请还蜀,阐化乡里,而亦动峨鹫瓦屋之思,辞密西迈,卓锡万峰古刹。
既而中庆、佛恩、白兔,已振威音;凤山、栖灵、祥符、无际,并撒布衣。
感绅荐之归依,受藩王之隆养。
二十年间,九坐道场。
谭梁生司业所云“花开携李,果熟蚕丛”者,信不虚也。
甲申之变,刀兵横起,杀人盈野,有李将军立阳者,残忍尤甚,人呼“李鹞子”。
尝请至营中,思导以慈念,化其杀机,阳遂强之食肉。
曰:“公不嗜杀人,僧何惜一口。
”阳曰:“弟子不杀人,愿师常肉食。
每于暴怒之下,多所全活。
时以曹山酒志公鸽比之,尤有足多者。
清顺治癸巳,蜀难渐平,乃回梁山,依金城寨,去寨半里,有旧绅别墅,尚馀老二株,葺而居之,颜其堂双桂院曰“福国”。
未几,四众归之,遂成丛林。
山门、佛殿,一时聿新。
康熙甲辰总制李凯既定巫山,道通川楚,以母丧故,再使延请,不得已,杖锡巴渝,盘桓九旬,相得甚欢。
及其别也,李公亨之牢醴,喟然叹曰:“昔遇恶魔而踰闲,今逢善友而昭戒。
”从兹不近酒肉矣。
遂辞而归。
丙午春,年已七十馀,道俗称庆,来者万指,方祝无量。
无何,示疾垣化,时康熙五年三月十日也,寿七十四,腊五十九,塔于梁山龙山麓。
别众偈云:“初开劫运九开炉,七十年来志不渝。
每见驹隙难度尾,常闻老蚌易生珠。
”得法弟子八十馀人,可谓英灵并集。
已而或疑其滥,不知明际革,狂禅满地,过于峻拒,恐将折而趋邪?
故以传法为卫法也。
著述最富,其传者《破山语录》、《山居诗》、《双桂草》诸集,几盈尺,已付梓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涂原明至南明
维基
涂原(?
—17世纪),字之澜四川夔州府梁山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涂原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的进士五年获授中书舍人九年管中书科印,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
十年考选为礼部主客司主事十一年仪制司员外郎十二年升任山西提学参议,之后回乡。
张献忠攻至白兔亭,他在竹林集合乡兵数万人,砍伐大松树阻塞山径,用盛载石头的畚箕抛掷,又用毒箭射杀;左良玉带兵来到,张献忠败走巴州
巡抚刘汉儒巡按仲雅请求以人管理兵,未得允许。
不久他改任山东道督学副使,振兴儒学,又入朝担任礼部郎中
北京失守,涂原投降李自成,之后前往南方;朱容藩到达夔州府,他哭著晋见。
有人说:「这是吉事,为何哭泣?
涂原回答:「中原动荡,遇上真主,早一日继位大统,则早一日慰藉天下民望
我心意真切,不觉地哭了。
」后来不知所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赵世显明 1542 — 1610
维基
赵世显1542年—1610年?
),字仁甫侯官(今福州)人。
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进士,授安徽池州司理
万历十六年,除池州推官,左迁梁山知县
万历二十七年池州通判,以母老不赴。
居乡以文酒娱日,达官贵人罕识其面。
福建诗坛盟主。
诗宗盛唐,和诗人徐𤊹曹学佺谢肇浙陈藻等结社芝山
著有《芝园稿》、《山居》、《阙下》、《入蜀》诸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警玄北宋 943 — 1027
全宋诗
释警玄九四三~一○二七),真宗大中祥符中避国讳改为警延江夏(今湖北武汉)人,俗姓张
智通禅师出家,年十九为大僧。
后谒鼎州梁山观禅师,观殁,辞塔至大阳,谒坚禅师,坚欣然让法席,使主之。
仁宗天圣五年卒,年八十五。
五灯会元》卷一四、《禅林僧宝传》卷一三人传。
今录诗五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3—1027 【介绍】: 僧。
江夏人俗姓张
真宗大中祥符中避讳易名警延
少出家,年十九为大僧。
梁山观禅师
后住大阳山明安寺。
临终前书偈寄侍郎王曙,投笔而化。
禅师名警玄
祥符中。
避国讳易为警延
江夏张氏子也。
其先盖金陵人
仲父沙门
号智通
住持金陵崇孝寺。
往依以为师。
年十九。
为大僧。
听圆觉了义经。
问讲者。
何名圆觉。
讲者曰。
圆以圆融有漏为义。
觉以觉尽无馀为义。
笑曰。
空诸有无。
何名圆觉。
讲者叹曰。
是儿齿少而识卓如此。
我所有何足以益之。
政如以秽食置宝器。
其可哉。
通知之。
使令游方。
初谒鼎州梁山观禅师
问如何是无相道场。
指壁间音像。
曰此是吴处士𦘕。
拟进语。
急索曰。
遮个是有相。
如何是无相底。
于是悟旨于言下。
拜起而侍。
曰何不道取一句子。
曰道即不辞。
恐上纸墨。
笑曰。
他日此语上碑去在。
献偈曰。
我昔初机学道迷。
万水千山觅见知。
明今辩古终难会。
直说无心转更疑。
蒙师点出秦时镜。
照见父母未生时。
如今觉了何所得。
夜放乌鸡带雪飞。
称以为洞上之宗可倚。
亦自负。
侪辈莫敢攀奉。
一时声价藉甚。
殁。
辞塔出山。
大阳
坚禅师
坚欣然让法席使主之。
退处偏室。
乃受之。
咸平庚子岁也。
谓众曰。
廓然去。
肯重去。
无所得心去。
平常心去。
离彼我心去。
然后方可。
所以古德道。
牵牛向溪东放。
不免纳官家徭税。
牵牛向溪西放。
不免纳官家徭税。
不如随分纳些些。
渠总不妨。
免致捞扰。
作么生是随分。
纳些些底道理。
但截断两头。
有无诸法。
凡圣情尽。
体露真常。
事理不二。
即如如佛。
若能如此者。
法法无依。
平等大道。
万有不系。
随处转辘辘地。
更有何事。
僧问。
僧迁化。
向什么处去。
曰。
亡僧几时化。
僧曰。
争奈相送何。
曰。
红炉𦦨上绦丝缕。
叆叇云中不点头。
见僧种瓜。
问曰。
甜瓜何时可熟。
对曰。
即今熟烂也。
曰拣甜底摘来。
对曰。
什么人吃。
曰不入园者。
对曰。
未审不入园者。
还吃也无。
曰汝还识他么。
对曰。
虽然不识。
不得不与。
笑曰。
去。
其僧后病。
入延寿堂看之。
问曰。
是身如泡幻。
泡幻中成办。
若无个泡幻。
大事无因办。
若要大事办。
识取个泡幻。
作么生。
对曰。
遮个犹是遮边事。
曰。
那边事作么生。
对曰。
匝地红轮秀。
海底不栽花。
笑曰。
乃尔惺惺耶。
僧喝曰。
这老汉。
将谓我志却(即兴阳剖禅师)。
神观奇伟。
有威重。
从儿稚中。
即日一食。
自以先德付受之重。
足不越限。
胁不至席者。
五十年。
年八十。
坐六十一
叹无可以继其法者。
以洞上旨诀。
叶县省公之子法远
使为求法器。
传续之。
尝注释曹山三种语。
须明得转位始得。
一曰。
作水牯牛是随类堕。
注曰。
沙门转身语。
是异类中事。
若不晓此意。
即有所滞。
直是要伊一念无私。
即有出身之路。
二曰。
不受食是尊贵堕。
注曰。
须知那边了。
却来遮边行李。
若不虚此位。
即坐在尊贵。
三曰。
不断声色是随处堕。
注曰。
以不明声色。
故随处堕。
须向声色里。
有出身之路。
作么生是声色外一句。
答曰。
声不自声。
色不自色。
故云不断。
指掌当指何掌也。
予尝作随类堕偈曰。
纷然作息同。
银碗里盛雪。
若欲异牯牛。
与牯牛何别。
作尊贵堕偈曰。
生在帝王家。
那复有尊贵。
自应著珍御。
顾见何惊异。
作随处堕偈曰。
有闻皆无闻。
有见元无物。
若断声色求。
木偶当成佛。
今并系于此。
天圣五年七月十六日
升座辞众。
三日以偈寄王曙侍郎
其略曰。
吾年八十五。
修因至于此。
问我归何处。
顶相终难睹。
停笔而化。
赞曰。
延嗣梁山观。
同安志。
嗣先同安丕
云居膺
洞山之门。
为高弟也。
大阳盛时。
有承剖两衲子
号称奇杰。
卒至于不振。
惜哉。
远录公
则洞上正脉。
几于不续矣。
呜呼延之知人。
可以无愧也。
阳禅师警玄
江夏张氏子也。
其先盖金陵人
仲父沙门
号智通
金陵崇孝寺。
师往依之。
年十九为大僧。
听圆觉。
即能辩屈讲者。
讲者叹曰。
是齿少而识卓如此。
我所有何足益之。
通知之。
使令游方。
初谒梁山观禅师
问如何是无相道场。
山指壁间观音像曰。
此是吴处士画。
师拟进语。
山急索曰。
此是有相。
如何是无相者。
于是悟旨于言下。
拜起而侍。
山曰。
何不道取一句子。
师曰。
道即不辞。
恐上纸墨。
山笑曰。
他日此语上碑去在。
师献偈呈解。
山称以为洞上之宗可倚。
师亦自负。
侪辈莫敢攀。
一时声名藉甚。
山殁。
出山至大
坚禅师
欣然。
让法席使主之。
退处偏室。
咸平庚子岁也。
师神观奇伟有威重。
从儿稚中。
即日一食。
自以先德付受之重。
足不逾限。
胁不至席者。
五十年。
浮山远公居众时。
尝参师于大阳。
师以腊高无可继法之人。
一日喟然谓曰。
洞上一宗。
如悬丝欲断。
惟汝兴之。
曰。
有平侍者在。
师以手指𮌎云。
平此处不佳。
又捏拇指叉中。
示之云。
伊向去当死于此。
于是以皮履布裰付
嘱令求人
天圣五年七月十六日
升座辞众。
三日作偈。
王曙侍郎
偈曰。
吾年八十五。
修因至于此。
问我归何处。
顶相终难睹。
掷笔而化。
遗嘱云。
瘗全身十年无难。
当为大阳山打供入塔。
后果为平侍所戕。
平亦坐是返俗。
流浪无依。
为虎所食。
师言验矣。
受大命。
得青华严。
转付履裰。
嗣师法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志愔唐 ? — 7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2 【介绍】: 博州聊城人
少以进士擢第。
中宗神龙中,官左台侍御史
以刚鸷为治,人呼为“皂雕”。
累迁大理少卿,授齐州刺史扬州长史,所在令行禁止,境内肃然。
玄宗开元中,帝幸东都,志愔留守京师,兵乱,骇而卒。
志愔
博州聊城人
进士第
景云初齐州都督河南道按察使
汴州
封北海县男
开元九年留守京师
京兆人权梁山伪称襄王子谋反。
将杀志愔
以悸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求那跋陀罗南朝宋 394 — 468
相关著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4—468 【介绍】: 或称摩诃衍
南朝宋时僧,中天竺人。
本婆罗门族。
习大乘,专精志学,博通三藏,苦节有精理。
文帝元嘉十二年泛海至广州
帝遣使迎至京师,住祗洹寺讲经。
孝武帝大明初出新经《胜鬘经》,为时所重。
明帝泰始四年卒于建康
全宋文·卷六十三
求那跋陀罗,译言功德贤,中天竺人,号摩诃衍
元嘉十二年泛海至广州
文帝迎住祗洹寺,后从谯王荆州孝建中中兴寺泰始四年卒,年七十五。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此云功德贤
中天竺人。
始以家世事外道法。
因遁去。
求师剃落。
沙门
师令探经。
得大品华严。
师喜曰。
汝于大乘有缘乎。
为授菩萨戒。
而大乘益精。
时号摩诃衍
寻以书谕父母。
使归正。
既遍历师子诸国。
乃附舶而东。
届中途。
所饮之水既竭。
又风息不能进。
贤咒之。
骤雨充足。
广州
刺史车朗以闻。
驿至京师
元嘉十二年
初住祗洹寺。
已而诏入内供养。
琅琅颜延之
通才硕学。
束带造门。
于是京师远近冠盖相望彭城王义康
南谯主义宣。
皆师事之。
译杂阿含法鼓胜鬘楞伽等经。
共百馀卷。
谯王请讲华严经。
而贤独恨未善华言。
祷观世音以求感应。
夜梦神力士易其首。
旦起顿通语义。
遂就讲。
王以屡有怪梦问之。
对曰。
京都行有祸矣。
王构逆谋。
贤谏之。
至流涕。
王逼与俱下。
梁山之败堕江中。
一心诵观世音。
手捉竹杖。
见童子牵其衣。
贤曰。
汝小儿。
乃能尔耶。
至岸欲脱纳衣偿童子。
忽失所在。
王玄谟承诏。
送贤至台上尉安之。
且曰。
企德有日。
乃今始遇。
间关来归。
宁有恨乎。
对曰。
无所恨。
但念夙缘逢此适成熟耳。
上又戏之曰。
颇念谯王否。
对曰。
古人不忘一饭。
王饭我十年。
敢遽忘哉。
愿当从阶下。
求为王脩冥福。
惟哀怜之。
上为改容。
中兴寺成。
诏徙以住持。
上尝宴东府
王公毕集。
诏趣贤。
贤至。
皤然清臞。
上望见谓谢庄曰。
摩诃衍有机辩。
当戏之。
贤趋陛。
上曰。
摩诃衍不负来。
唯有一在。
即应声曰。
贫道客食陛下三十载
恩遇之厚。
无所欠。
所欠唯一死在。
上喜为促席。
一坐尽倾。
永明六年旱。
遍走群望无所验。
诏贤曰。
霶霈而后相见。
贤即绝饮食。
自嚗北湖钓台上。
嘿诵经咒。
明日大霔。
公卿入贺。
施与有加焉。
太始四年正月
示疾而卒。
春秋七十五。
求那跋陀罗
此云功德贤
中天竺人。
以大乘学故世号摩诃衍
本婆罗门种幼。
学五明诸论。
后遇见阿毗昙杂心。
寻读惊悟。
乃深崇佛法。
其家世事外道禁绝沙门
乃舍家潜遁远求师范。
即投簪落䰂(音采)专精志学。
及受具戒博通三藏
到师子诸国皆传送资供。
既有缘东方。
随舶泛海中途风止。
淡水复竭举舶忧惶。
跋陀曰。
可同心并力念十方佛称观世音。
何往不感乃密诵咒经恳到礼忏。
俄而信风暴至密云降雨。
一舶蒙济。
宋丞相南谯王义宣荆州
创房殿请讲华严等经。
跋陀自忖未善华言有怀愧叹。
即旦夕礼忏请观世音乞求冥应。
遂梦有人白服持剑擎一人首。
来至其前曰。
何故忧耶。
跋陀具以事对。
答曰。
无所多忧。
即以剑易首更安新头。
语令回转曰。
得无痛耶。
答曰。
不痛。
豁然便觉心神喜悦。
旦起语义皆通备领华言。
于是就讲。
元嘉末谯王屡有怪梦。
跋陀答云。
都将有祸乱。
未及一年元凶构逆。
孝建之初谯王阴谋逆节。
跋陀颜容忧傪未及发言。
谯王问其故。
跋陀谏诤恳切。
乃流涕而出曰。
必无所冀。
贫道不容扈从。
谯王以其物情所信。
乃逼与俱下。
梁山之败火舰转迫。
去岸悬远判无全济。
唯一心称观世音。
手捉筇竹杖投身江中。
水齐至膝。
以杖刺水。
水流深駃。
见一童子寻后而至以手牵之。
顾谓童子。
汝小儿何能度我。
恍惚之间觉行十馀步。
仍得上岸。
即脱纳衣欲偿童子。
顾觅不见。
举身毛竖。
王玄谟督军梁山
世祖敕军中得摩诃衍
善加料理驿信送台。
俄而寻得。
令舸送都。
世祖即时引见顾问委曲。
曰企望日久。
今始相遇。
跋陀曰。
既染衅戾分当灰粉。
今得接见重荷生造。
敕问并准为贼。
答曰。
出家之人不预戎事。
张畅宋灵秀等并是驱迫贫道。
所明但不图宿缘乃逢此事。
帝曰。
无所惧也。
是日敕住后堂供施衣物。
给以人乘。
中兴寺成敕令移住。
后于秣陵凤凰楼西起寺每至夜半辄有推户而唤。
视不见人。
众屡厌梦。
跋陀烧香咒愿曰。
汝宿缘在此我今起寺。
行道礼忏常为汝等。
若住者为护寺善神。
若不能住各随所安。
既而道俗十馀人。
同夕梦见鬼神千数皆荷担移去。
寺众遂安
大明六年天下亢旱。
祷祈山川累月无验。
世祖请令祈雨必使有感。
如其无获不须相见。
跋陀曰。
仰凭三宝。
陛下天威冀必降泽。
如其不获不复重见。
即往北湖钓台烧香祈请。
不复饮食默而诵经。
密加秘咒。
明日晡时西北云起。
初如车盖。
日在风震云合连日降雨。
寻常执持香炉未尝辍手。
每食飞鸟乃集手取食。
太宗世礼供隆到。
大始四年正月觉体不愈。
便与太宗及公卿等告别。
临终三日延伫而望云。
见天华圣像。
隅中遂卒。
春秋七十有五。
中天竺人也。
少传五明。
天文书算。
医方咒术。
风甬盈虚。
世间术业。
多所究竟。
而志力坚明。
偏习方等。
以外典杂事弊释氏。
乃遁游师子国
依师入道。
专情学务。
辞小习大。
号之为摩诃乘焉
师欲试之。
命就闇室。
操取经匣。
即得华严大品。
师曰。
大乘于汝乃有重缘。
奉书父母。
劝归正法。
曰若专外道。
虽还无益。
若归依三宝。
则长得奉见。
父感至言。
遂乖邪崇正。
顷之功德贤乃奉送资供。
求向东方。
因随舶汎海。
元嘉十二年春
始至广洲。
云峰山
立寺以山为名。
刺史车朗表闻。
宋文帝遣使迎接。
其年冬至京师
敕住祇洹寺。
遥入宫台传译。
意好欣然若故旧。
甚敬异之。
琅邪颜延之
宕才硕学。
束带诣门。
于是京邑道俗。
车盖相望。
彭城谯王义宣置师事焉。
众僧共请出经。
于祇洹寺。
集义学诸僧。
初出杂阿含经五十卷。
又于东安寺。
出法鼓经二卷。
出相续解脱经二卷。
第一义五相略一卷。
后于舟杨郡。
译出胜鬘经一卷。
又于道场寺
出央掘四卷。
楞伽经四卷。
众七百馀人。
宝云传译。
惠观执笔。
辨章文义妙会。
先自元嘉二十三年
谯王镇荆洲。
请与俱行。
安憩辛寺。
更立殿房。
即于寺内。
无忧王经一卷。
八吉祥经一卷。
过去现在因果四卷。
无量寿一卷。
泥洹一卷。
凡十三部。
合七十三卷。
谯王欲请讲华严等经。
跋陀自忖未善汉语。
愧难积旬。
即旦夕礼忏。
请乞冥应。
遂梦有人。
白服持剑。
擎一人首来。
至其前曰。
何故忧邪。
跋陀具以事对答。
曰。
不痛。
壑然便觉。
心神喜悦。
旦起言义皆备领汉语。
于是就讲。
弟子法勇传译。
僧念为都讲。
虽因译人。
而玄解往复。
元嘉将末。
谯王屡有怪梦。
跋陀答以京都将有祸乱。
未及一年。
而二凶构逆。
孝建之初
谯王阴谋逆节。
跋陀颜容忧惨。
而未及发言。
谯王问其故。
跋陀陈争垦切。
乃流涕而出。
曰必无所翼。
贫道不容扈从。
义宣问曰。
法师何故谓弟子举事不成。
答曰。
大王名义宣
当以义济。
今兴兵犯从非义也。
何以能剋。
义宣以其物情所信。
乃逼与俱下。
过江洲。
见咸质质。
问曰。
法师观弟子军容何如。
答曰。
犹如聚墨耳。
梁山之败。
火榄转迫。
去岸悬远。
𠜁无济理。
唯一心称观世音。
手捉邛竹杖。
投身江中。
水裁至
以杖刺水。
水深流驶。
见一童子。
寻后而至。
以手牵之。
顾谓童子。
汝小儿何能度我。
恍忽之间。
觉行十馀步。
仍得上岸。
即脱纳衣。
欲宾童子。
顾览不见。
举身毛竖。
方知神力焉。
王玄谟督军梁山
孝武敕军中得摩诃乘
善加料理。
驿信送台。
俄而寻得。
令舸送还都。
孝武即时引见。
顾问委典。
曰企望日久。
今始相遇。
跋陀对曰。
既染觉戾。
分为灰粉。
今得接见。
重荷生造。
敕问置谁为贼。
答曰。
出家之人不豫戎事。
张畅宗灵秀等。
并是驱逼贫道所明。
但不图宿缘乃逢此事。
孝武曰无所惧也。
是日敕住后堂。
供施衣物。
给以人乘。
跋陀在荆洲十载。
每与谁王书疏。
无不记录。
及军败简检。
无片言及军事者。
孝武明其托谨。
益加礼遇。
后因闲谈。
聊戏问曰。
丞相不。
答曰。
受供十年。
何可忘德。
今从陛下。
乞愿为丞相三年烧香。
悽然动容。
义而许焉。
中兴寺成。
敕令移住。
令开三间房
后于东府宴会。
王公毕集。
敕见跋陀
时未及净𩬊。
白首皓然。
孝武遥望。
顾语尚书谢庄曰。
摩诃乘聪明机解。
但老期已至。
朕试问之。
必悟人意。
跋陀上阶。
因迎谓之。
摩诃乘不负远来之意。
但有一在。
即应声答曰。
贫道远归京。
垂四十年。
天恩隆遇。
衔块罔极。
但七十老病。
唯一死在。
其机辨。
敕近御座。
举朝屡目焉。
后于秣陵凤凰楼西起寺。
每至夜半。
辄有推户而唤。
视不见人。
众屡厌梦。
跋陀烧香咒曰。
汝宿缘居此。
我今起寺。
行道礼忏。
常为汝等居住者。
为护寺善神。
若不能居。
随所安。
既而道俗十馀人。
同夕梦见。
鬼神千数。
皆荷担移去。
寺众遂安
大明七年天下亢旱。
祈祷山川。
累日无验。
孝武请令祈雨。
必使有感。
如其无效。
不须相见。
跋陀答曰。
仰凭三宝。
陛下天威翼必降泽。
如其不获。
不复重见。
即往北湖钓台
烧香祈请。
不复饮食。
默而诵经。
密加秘咒。
明日晡时。
西北云起如车盖。
日在
风震云合。
即日降雨。
明旦公卿入贺。
敕见慰劳。
嚫施相续。
跋陀自幼以来。
蔬食终身。
常执持香炉。
未尝辍手。
每食竟辄分食。
飞鸟集手取食。
至明之世。
礼供弥盛。
泰始四年正月
觉体不平。
便豫与明帝公卿告辞。
临终之日。
延伫而望云。
见天华圣像。
禺中遂卒。
春秋七十五。
明帝深加痛惜。
慰赙甚厚。
公卿会葬。
荣众备焉。
又续有求那毗地
中天竺人。
聪瞻有记。
诵经十馀万言
兼解阴阳道术。
以齐建元中来至。
住毗舍离寺。
永明十年
译出十二因缘。
及颀湏达长者经。
造正观寺()。
求那跋陀罗
此云功德贤
中天竺人。
以大乘学故世号摩诃衍
本婆罗门种。
幼学五明诸论。
天文书算医方咒术靡不该博。
后遇见阿毗昙杂心。
寻读惊悟。
乃深崇佛法焉。
其家世外道禁绝沙门
乃舍家潜遁远求师友。
即投簪落彩专精志学。
及受具足博通三藏
为人慈和恭恪事师尽礼。
顷之辞小乘师进学大乘。
大乘师试令探取经匣。
即得大品华严。
师嘉而叹曰。
汝于大乘有重缘矣。
于是读诵讲宣莫能詶抗。
进受菩萨戒法。
乃奉书父母劝归正法曰。
若专守外道则虽还无益。
若归信三宝则长相见。
其父感其言至。
遂弃邪从正跋陀前到师子诸国。
皆传送资供。
既有缘东方。
乃随舶汎海中途风止。
淡水复竭举舶忧惶。
跋陀曰。
可同心并力念十方佛称观世音。
何往不感。
乃密诵咒经恳到礼忏。
俄而信风暴至。
密云降雨。
一舶蒙济。
其诚感如此。
元嘉十二年广州
刺史车朗表闻。
宋太祖遣信迎接。
既至京都敕名僧慧严慧观
新亭郊劳。
见其神情朗彻莫不虔仰。
虽因译交言而欣若倾盖。
初住祇洹寺。
俄而太祖延请深加崇敬。
琅琊颜延之通才硕学。
束带造门。
于是京师远近冠盖相望。
大将军彭城王义康
丞相南谯王义宣
并师事焉。
顷之众僧共请出经于祇洹寺。
集义学诸僧译出杂阿含经。
东安寺出法鼓经。
后于丹阳郡译出胜鬘楞伽经。
徒众七百馀人。
宝云传译。
慧观执笔。
往复咨析妙得本旨。
谯王荆州
请与俱行安止辛寺。
更创房殿。
即于辛寺出无忧王过去现在因果及一卷无量寿一卷泥洹央掘魔罗相续解脱波罗蜜了义现在佛名经三卷第一义五相略八吉祥等诸经并前所出凡百馀卷常令弟子法勇传译度语。
谯王欲请讲华严等经。
跋陀自忖未善宋言有怀愧叹。
即旦夕礼忏请观世音乞求冥应。
遂梦有人白服持剑。
擎一人首。
来至其前曰。
何故忧耶。
跋陀具以事对。
答曰。
无所多忧。
即以剑易首更安新头。
语令回转曰。
得无痛耶。
答曰。
不痛。
豁然便觉心神悦怿。
旦起道义皆备领宋言。
于是就讲。
元嘉将末谯王屡有怪梦。
跋陀
都将有祸乱。
未及一年元凶构逆。
孝建之初谯王阴谋逆节。
跋陀颜容忧惨未及发言。
谯王问其故。
跋陀谏争恳切。
乃流涕而出曰。
必无所冀。
贫道不容扈从。
谯王以其物情所信。
乃逼与俱下。
梁山之败大舰转迫。
去岸悬远判无全济。
唯一心称观世音。
手捉邛竹杖投身江中。
水齐至膝。
以杖刺水。
水流深驶。
见一童子寻后而至以手牵之。
顾谓童子。
汝小儿何能度我。
恍忽之间觉行十馀步。
仍得上岸。
即脱纳衣欲偿童子。
顾觅不见。
举身毛竖。
方知神力焉。
王玄谟督军梁山
世祖敕军中得摩诃衍
善加料理驿信送台。
俄而寻得。
令舸送都。
世祖即时引见顾问委曲。
曰企望日久今始相遇。
跋陀曰。
既染衅戾分当灰粉。
今得接见重荷生造敕问并谁为贼。
答曰。
出家之人不预戎事。
张畅宋灵秀等并见驱逼贫道。
所明但不图宿缘乃逢此事。
帝曰。
无所惧也。
是日敕住后堂供施衣物。
给以人乘。
跋陀在荆十载。
每与谯王书疏无不记录。
及军败检简无片言及军事者。
祖明其纯谨益加礼遇。
后因闲谈聊戏问曰。
念承相不。
答曰。
受供十年何可忘德。
今从陛下乞愿。
愿为丞相三年烧香。
帝悽然惨容义而许焉。
中兴寺成敕令移住为开三间房
后于东府宴会。
王公毕集。
敕见跋陀
时未及净发白首皓然。
世祖遥望顾谓尚书谢庄曰。
摩诃衍聪明机解。
但老期已至。
朕试问之。
其必悟人意也。
跋陀上阶。
因迎谓之曰。
摩诃衍不负来之意。
但唯有一在。
即应声答曰。
贫道归帝京垂三十载。
天子恩遇衔愧罔极。
但七十老病唯一死在。
其机辩。
敕近御而坐。
举朝属目。
后于秣陵凤皇楼西起寺。
每至夜半辄有推户而唤。
视之无人。
众屡厌梦。
跋陀烧香咒愿曰。
汝宿缘在此我今起寺。
行道礼忏常为汝等。
若住者为护寺善神。
若不能住各随所安。
既而道俗十馀人。
同夕梦见鬼神千数皆荷担移去。
寺众遂安
今陶后渚白塔寺即其处也。
大明六年天下亢旱祷祈山川累月无验。
世祖请令祈雨必使有感。
如其无获不须相见。
跋陀曰。
仰凭三宝。
陛下天威冀必隆泽。
如其不获不复重见。
即往北湖钓台烧香祈请。
不复饮食。
默而诵经。
密加秘咒。
明日晡时西北云起如盖。
日在风震合连日降雨。
明旦公卿入贺。
敕见慰劳。
䞋施相续。
跋陀自幼以来蔬食终身。
常执持香炉未尝辍手。
每食竟辙分食飞鸟。
乃集手取食。
太宗世礼供弥隆到大始四年正月觉体不悆。
便与太宗及公卿等告别。
临终之日延伫而望之。
见天华圣像。
禺中遂卒。
春秋七十有五。
太宗深加痛惜慰赙甚厚。
公卿会葬荣哀备焉。
时又有沙门宝意
梵言阿那摩低。
本姓康
康居人
世居天竺
宋孝建中来止京师瓦官禅房。
恒于寺中树下坐禅。
又晓经律。
时人亦号三藏
常转侧数百贝子
立知凶吉。
善能神咒。
以香涂掌。
亦见人往事。
宋世祖施其一铜唾壶。
高二尺许。
常在床前。
忽有人窃之。
意以席一领。
空卷之咒上数通。
经于三夕唾壶还在席中。
莫测其然。
于是四远道俗咸敬而异焉。
齐文惠文宣梁太祖
并敬以师礼焉。
永明末年终于所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瑛明 1545 — 1594
维基
陈瑛1545年4月30日—1594年),字廷玉别号梅原福建莆田县人
父陈日孜明代书法家
嘉靖二十四年(1545)三月二十一日生。
隆庆四年(1570)福建乡试举人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进士,授崇仁县知县,擢授南户部主事,改工部虞衡司,督造清河漕艘,以旧版佐筑河。
又裒新版之羡筑高家堰,诸大臣才之。
以塞郑口功,迁员外郎,旋诏以都水郎中董中河事,因开梁山新河,经羊山至古洪,十有二里。
又开境山故河,以助梁流,省水衡金钱无算。
升俸一级。
九载,复以宝应月河成,万历十三七月擢山东左参政十五年六月,晋广东按察使
河复决睢邳间,十六年五月,召还为山东按察使徐淮兵河道,与司空潘季驯筑新旧大堤及尺横围月堤,塞决口三,砌滚水坝四,大坝二十有二,升右布政使,以外艰归,万历二十二年(1594)正月起复任山东参政佥事徐州兵备,寻卒,入祀莆田乡贤
河壖之民至今祀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如璧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武阳(今河北大名北)人。
睿宗时监察御史,时崔日知犯赃,曾弹劾之。
玄宗开元中京兆司录,时京兆人权梁山称帝反,理当连坐,幸为宋璟所释免。
事迹散见新、旧《唐书·崔日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颜真卿《有唐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丞上柱国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
全唐诗》存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太原晋阳人
监察御史
玄宗开元五年,驾幸东都,为置顿使,坐驰道隘狭,失于部伍,将黜官,赖宋璟面奏,得待罪于朝。
十年,为河南尹、东都留守
时权梁山构逆伏诛,令长安穷其枝党。
禁系极众,久不能决。
仍诏宋璟按覆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丘无逸北宋
全宋诗
丘无逸,一作水丘无逸
仁宗皇祐初屯田员外郎、知梁山军
(《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三)。
嘉祐中成都府路转运使(《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六)。
终知随州(《伐檀集》卷上《哭丘随州无逸》)。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鸣珂
维基
陈鸣珂(?
1640年代),字锵鸣赓垣东昌府濮州范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陈鸣珂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联捷进士,获授中书舍人,看到范县乱象频生而上疏天下即将大乱,文武兼全士尹;崇祯帝准许,但铨司则因为他未先行通报,以越位廷杖他。
后来他改任梁山知县李青山在当地作乱,他和陈赞化力求整治;到弘光时倪嘉庆曹景参沈应旦郭充蒋鸣玉、刘天斗、左光明同时任命,迁官刑科给事中,很快去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景宪北宋 1015 — 10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5—1081 【介绍】: 开封襄邑人,徙居洛阳字正国一字定国
张师德子。
仁宗天圣四年,以父任为将作监簿
大理评事卫尉寺丞,知榆次县通判齐二州,均有能名。
后为淮南转运副使,移京西、东转运使,属官不法者多被举刺。
神宗熙宁初户部副使
极论抚宁、啰兀两城不可守,又谏阻在陕西以交子易钱之计划。
集贤殿修撰,迁河东都转运使
元丰初河阳,次年徙同州
居官不畏强御,性至孝,颇为时所称。
全宋文·卷一○四三
张景宪一○一五——一○八一),字正国襄邑(今河南睢县西)人,祖去华洛阳
师德次子,尹洙婿。
天圣四年,以荫授将作监主簿,迁太祝,监西京商税院,迁卫尉寺丞,擢知并州榆次县通判棣州,移齐州,知梁山军海州
嘉祐初,使湖北较定茶税,改开封府判官淮南转运副使,移京西转运使
治平三年,授京东转运使
熙宁二年,为三司户部副使奉使北鄙、西陲,授河东转运使
历知瀛州河东同州房州
元丰四年,以太中大夫兖州,未赴而卒,年六十七。
范纯仁张公行状》(《范忠宣公集》卷一六),《宋史》卷三三○有传(传谓卒年七十七,误,今从《行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汉儒明末清初 1595 — 16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5 【介绍】: 明末清初顺天大兴人。
明天启二年进士崇祯间累官四川巡抚,参与镇压李自成军。
曾疏请重用中书涂原,练乡勇,以人治兵,罢官。
清顺治元年,起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寻以病乞休。
维基
刘汉儒1595年—1665年),字向董号忝生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天启年间进士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壬戌进士,初任行人司行人
天启七年,授吏科给事中
崇祯二年,升兵科右给事中次年刑科左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
崇祯四年,改太常寺少卿
此后以右佥都御史衔四川巡抚
流贼陷夔州,围太平,石砫土司秦良玉率兵援之,汉儒运长庆米济其军,太平围解。
中书涂原练乡勇,守梁山,击退贼,汉儒巡按御史党崇雅请用人治兵,庄烈帝不许,并罢汉儒
明亡后归降清朝顺治元年五月起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九月世宗章皇帝车驾将至京师,群臣俱赴通州迎,汉儒言城守空虚,惧奸民窃发,请留重臣以镇中外,派守兵以严出入,远侦探以杜窥伺,下部知之。
十一月赐鞍马。
时流贼自太原直犯井陉,始开城杀官,仍退据固关。
汉儒疏言井陉险峻崎岖,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且去正定近,倘贼兵长驱正定,无兵可恃,今宜飞檄官兵,视贼所向,或直捣其巢,或分截其路,贼可就擒。
否则我兵南剿,贼已近在肘腋,土贼响应,首尾兼顾,鞭长莫及,勿谓疥癣,毋烦过虑,下所司知之。
二年闰六月,疏言顷者南差不用南人,乃一时权宜计,今天下一统,何分南北。
嗣后遇巡按差缺,除回避本省外,酌量隔省资才堪任者,列名奏请简用。
得旨:各省巡按南北一体差用,但家乡邻近者虽隔省亦不得差。
是月赐纱蟒衣一袭。
七月,疏言十三道御史百有二十,用以巡方纠察,我朝酌减至六十,今差务日繁,铨部竟未考满,何以应差。
请砹部速补,诏如所请。
八月御史王守履汉儒大学冯铨党,为御史江禹绪营求招抚郧阳汉儒具疏辨并引病求罢。
得旨:刘汉儒无端被诬,著益尽心职掌,以振风纪。
三年复以病乞休。
康熙四年卒,赐祭葬如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射斗
维基
高射斗(1607年7月8日—?
年),号青藜四川夔州府梁山县人
习《礼记》。
崇祯九年丙子四川乡试中式举人崇祯十年丁丑科会试中式进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何纶
维基
何纶(1605年2月2日—?
年),字蟠雪号芝函四川夔州府梁山县人崇祯九年丙子科中式四川乡试第十四名举人崇祯十年丁丑科会试诗五房,中式第112名,殿试三甲七十三名,吏部观政,授庐州府推官,行取御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